到了五十多歲,夫妻倆晚上不知道要睡在哪裡?
早期的台灣普遍性的窮困,能吃飽都很困難,哪會有錢去上學?
一位家貧失學,幼年就要出外做工賺錢貼補家用的鄉下小孩,長大成家後,夫妻倆辛苦的打拼,嘗試過各式各樣的生意。到了三十多歲,還是沒賺到什麼錢,依舊住在租來的房子。聽說,萬華有位算命先生算得很準,夫妻倆就去請教他。算命的老先生告訴這對夫妻:「你們到五十多歲,晚上不知道要睡在哪裡?」聽到這句話,夫妻倆回到家抱頭痛哭,想到一生這樣歹命,徹夜難眠。現實生活的壓力下他們認命吃苦,隔天照樣早早出門,照樣認真工作賺錢。

二十年後,這對夫妻已經五十多歲了,算命先生果然算得很準……,夫妻倆「常常煩惱著不知道要住在哪裡好?」是住在台北好呢?還是高雄好?是住到舊金山高爾夫球場旁的豪宅好呢?還是住到澳洲海邊的別墅好?

原來,這對當年貧窮的夫妻,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六、七棟房子的億萬富翁。這也算是台灣經濟奇蹟之一。這對傳奇性的夫妻正是我們「世豐螺絲廠股份有限公司」的創辦人:杜福來夫婦。

回饋社會獎助清寒學子
杜先生夫婦事業輝煌騰達以後,開始享受著豪華舒適的日子。住豪宅、開名車、泡溫泉、嚐美食…。然而,堅苦出身的夫婦卻也思考著除了照顧自己的員工之外,要如何來回饋社會?
因為自己幼年失學,於是杜先生接受了好朋友的建議,於民國89年,在宜蘭縣礁溪國小設立了「世豐」第一份“清寒獎助學金”,每學期獎助8名學生,每名1500元。每學期學校寄來的申請書中,都可看到諸如:「該生父親過世,靠母親在旅社打工維持家計…」「該生父親車禍過世由母親獨立撫養…」「母親離家出走,靠父親一人在外工作養家,該生現由祖母照顧…」「該生一家五口,父親經年失業,偶爾打零工過活,平時母親帶著孩子沿街撿拾舊報紙、紙箱、瓶罐等等,以貼補家用…」等不勝枚舉的家境困頓的案例說明。

一件件勾起了杜先生九歲喪父失學的痛苦回憶,同時也讓杜先生深切地發覺,經濟起飛的台灣,依然有許許多多貧困的家庭急待幫助。遂在民國91年,杜先生夫婦創立了“世豐善智會”,發願每年要捐出500萬元回饋社會,幫助台灣偏遠地區的貧困家庭,讓他們的孩子可以安心向學。因此,在小學設立了“世豐善智清寒獎助學金”,在高中和大學組設立了“世豐善智互助獎助學金”。
創立時,杜先生明白地指出他的理念:世豐善智會在發放獎助學金的同時,也要“教育”這些清寒學生,教導他們要“有志氣”,要“人窮志不窮”要“發大願,本著互助的精神將來也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”。這即是“世豐善智會”跟其它獎助學金不一樣的宗旨,除了助學,也教育了這些學子們”。
民國95年,“世豐善智慈善事業基金會”成立了。這是為了永續並且擴大“世豐善智會”的慈善事業。

杜福來先生的「善智福來」
欣逢世豐善智會創立五週年暨基金會成立,我們發刊這本紀念冊,一則感念杜先生夫婦的善心。如同杜先生以他的名字福來”為座右銘,經常掛在嘴邊說的“善智福來”,有智慧的落實了善行福德。他做得快樂也確切地照顧了許多偏遠地區艱苦需要幫忙的人,更栽培了不少有志氣、作為的年青人。

再者,與大家分享「世豐善智會」這五年來的成果。隨興地翻一翻它,看看小朋友親手製作的謝卡,感受那一份天真、可愛;也可以讀讀文章內容,從字裡行間體會到在台灣各地,有那麼多學校的老師用心地為清寒弱勢家庭,付出他們的關懷和熱忱。甚至,在你閱讀的當下領悟到:原來“能夠幫助別人,無論是出錢或出力,都充滿著喜悅快樂,畢竟,自己是個有福報的人。

最後,感謝大家的愛心參與,共同成就了“世豐善智會”的善行功德。